第109章 进言(上)(2 / 4)
银两,宁宛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可前后也足够普通人家维持个口粮了。
况且去年还减了许多西南的赋税,便是穷一些,日常生活也该是没问题的。
而西南那里也不只种粮食,据宁宛所知,那里的百姓也种些当地特产的水果,并买卖皮毛和一些手工雕的小玩意,这么多路子可走,又怎么会到如今这个状况?
飞歌的话却将她从前认为的这些都推翻了。
“朝廷是发了银子,可那银子也不知到了谁的手里。老百姓什么都没见到,我舅舅来了,还在家里骂呢。圣上殚精竭虑,老百姓却什么都不知。”飞歌也叹了口气。
她在朔京周围长大,对至和帝的亲民多少都知道一些。她倒是不相信朝廷只是撒了个谎安抚民心,她只觉得是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中饱私囊。
就说她们那个庄子上,尚有有些势力的人家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西南那么大一块地,离朔京这么远,那暗地里的事,他们这些老百姓又如何得知?
“所以目今的西南,要远比奏报上来的说得还困难?”宁宛问道。
“小姐不出城兴许不知,如今城外的各处庄子上,不知聚集了多少从西南逃过来的人。他们宁可跋涉这么远,也不愿在那个地继续住下去。”飞歌的话里也有些落寞。
而宁宛却沉默了下来。如果西南的实际情况远比奏报上来的还要差,那么皇爷爷拨的银两势必是不够用的,而且,还可能根本到不了百姓手里。
而西南如果怨声载道,最危险的仍旧是京城。那些官员敢连年私吞朝廷的银两,那若他们的势力培植得足够大,亦或是同什么人联合起来,后果只会更为严重。
宁宛有些心惊。
跟着傅先生学习的这些年,她看了许多男子才会精研的书,因而有时想起事情来,也不同于从前那般只看到眼前。
只是,连她尚能想到的事,皇爷爷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难道这就是皇爷爷按着折子迟迟不发银两的原因吗?
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让宁宛一时又迷茫起来,这件事她不能问皇爷爷,可是她可以问她哥哥。
是以这日宁宛回了府,便开始整理白日所听到的那些事情。等晚间元方睿回来,她便到了她哥哥小院子。
元方睿如今愈发成熟,因着西南的事,如今各部都忙得焦头烂额,元方睿亦由楚潜大人领着,处理些相关的问题。大臣们拟了几日奏章,可没一个被圣上应允了的。元方睿自幼跟在圣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