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游说(2 / 4)
若然真是那样,岂非杀了元帝也是徒劳。
张廉微睨了舜纯一眼,顾自说道:「不是老夫自以为是,那宋恒道一介书生,总以为自己行的都是圣贤道,孰不知天下皆是被这种书生意气之人所累。」
「当今皇上登基十年来,多在病榻缠绵,国事皆由王爷与丞相住持。不可谓不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天下归心。可皇上至今无子嗣承继,懿王又于建州虎视眈眈,这大晟江山迟早是要祸起萧墙、战火绵绵,王爷欲取而代之有何不可!要说王爷的世子也是萧家血脉,长公主更是我大晟最尊贵的女子,先帝一直疼爱有加。」张廉眼中掠过一丝精明,昂然扬声道:「虽是外孙,那又怎样,外孙也是血脉承继,老夫今生所得,将来还不是要全交于外孙,但是老夫心里欢喜愿意的很。」
密室中的萧萝阳将张廉的话听得清楚明白,顿时心中一动,舜纯也只是一味静默。
张廉故作不知,一旁添油加醋道:「老夫听闻,世子昊阳四岁能文、五岁能武,将来必是天纵之才,先帝在天有灵,知道了定然欣慰。」
「比起当今皇上连个正经皇后都没有,王爷何止强了百倍?先帝在世时,王爷辅佐先帝;皇上病榻十年,王爷又为大晟国操劳十年,其中追随王爷者甚众。如今皇上病重,王爷顺承天意,从此江山万年,百姓安居乐业,有何不好!他宋丞相却不识时务,偏要逆天而行。一个懿王已经够朝廷头疼,他还要去联络什么东郡王,难道非要弄得天下烽烟四起、赤地千里,才显得他忠君爱国不成?这般行径,分明就是置天下苍生与不顾,只全他一己之名节罢了,实在教我等不齿!」
张廉在这厢口沫横飞,舜纯那边已经怦然心动、浮想联翩。心道:若是朝中有这等老臣愿意站出来,以正视听,自己何愁不事半功倍。
张廉是何许人也,只拿眼角余光扫过,便知火候已到。当即面色一肃,话中又添了分量:「可叹他宋丞相一世英名,如今也已是卧床不起,诸事都要依赖老夫。那些个门生故吏与老夫颇有交情,安抚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谁都有家中老小,这世上断没有掰不直的道理。至于东郡王那边,老夫也可以先替王爷拦一拦、缓一缓。」
说着,张廉愈发踌躇满志:「老夫任了多年内史内丞,丞相署的事务哪件不熟悉?不是老夫在这里夸下海口,王爷日后可用到老臣的地方还多着呢。老臣半截入土的人,也不是在这儿向王爷讨官,实是不想自己的女儿、外孙日后平白受人欺负罢了。」
舜纯听见张廉已然自称「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