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百工匠心 > 第296章 买椟还珠

第296章 买椟还珠(6 / 10)

中国传统建筑的法则。我们的传统建筑是木质结构,但皇史宬没有使用一根木头,全部采用砖石结构,目的就是为了防火。皇史宬里面有很多包铜皮鎏金雕龙的大箱子,叫作“金匮”。金匮是上开盖,上面都是龙纹,里面存放着国家档案。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不到金匮,那里不对外开放。但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去认识它们。金匮的数量,在明代只有19具。就是说国家的档案馆里,只有19个箱子。到清末,已经达到了152具。直到今天,金匮依然是这个数量,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文物,一直收藏在皇史宬。

有一个很熟的成语,买椟还珠。说的是有人不怎么识货,留下次要的东西,反而把好东西还给人家。原文如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

我们在讲椅具的时候,讲过玫瑰椅。玫瑰早期就是玉器的名字,形容美玉。“玫瑰”两个字都是斜玉旁,还有珊瑚、琥珀、玻璃等等,早期这些称谓都跟玉有关,跟它的质感有关。所以,这里说“饰以玫瑰”,是指在盒子上面镶上漂亮的玉。在这里要注意到一点,原文中“为木兰之柜”、“买其椟而还其珠”,“柜”和“椟”同时出现,明确表明是一种器物。

《论语》中还有一个关于盒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跟和发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刘宝瑞先生的相声里有这段。故事说的是和如何引起皇上的重视。

这段故事发生在和当侍卫的时候。侍卫很容易升官,因为老跟在皇上身边,就看谁聪明。有一天乾隆皇帝出行,在轿子里阅读边关急送的报告,日理万机啊!报告中说有一个犯人逃跑了,皇上多少有点儿生气,顺嘴说了一句《论语》中的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意思是:凶猛的动物逃出了笼子,精美的宝贝毁在盒子中,是谁的过错呢?当时所有的侍卫都听不懂,很诧异,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和回答了一句:“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意思就是说:看守的人难辞其咎。皇上一听,很高兴,就问:“你读过《论语》吗?”和说:“我读过。”就这样,和跟皇上对上话了,从此发迹。这段故事被记录在清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里。

宋代以后,柜和匣就分得越来越清楚了。宋人戴侗在《六书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柜,次为匣,小为椟。”他是按尺寸分,大一点儿的是柜子,小一点儿的是匣,再小一点儿的就是椟。柜、箱、匣、椟,在早期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