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百工匠心 > 第84章 任重道远

第84章 任重道远(2 / 3)

“是啊,都说收藏是文人雅士的爱好,1984年从我进入文物处工作之后,故宫接受的每件捐赠之物都要经过我的手。”

梁海生摸着茶杯,深有感触道:“2005年把景仁宫作为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仰仁德之意设立景仁榜,刻上各路捐助人士的名字,用这种方式感激他们对文化的无私贡献,其中很多都是何刚这样的普通人。”

“景仁宫东边紧挨着延禧宫,甄嬛传中住过此宫的小主结果都很凄惨,事实上那里确实劫难不断。道光二十五年,一场大火把延禧宫烧个精光。”

“宣统元年重修,结果修到一半,大清就亡了。1931年在这里建一座文物库房,是当时条件最好的库房,专门存放不易保存的书画、瓷器与金银制品。”

“不料库房还没用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搬迁开始,当年我爷爷和父亲就是亲历者。还记得1933年2月5日夜,京城戒严,神武门外一箱箱珍稀文物被搬上车。几十辆车秘密拉向火车站。夜很深,没人敢大声说话,有个中年人再一遍遍核对箱子上的编号,那就是我祖父梁廷炜。”

“战乱时期,民不聊生,故宫决定转移文物。数十万件文物,装满13491箱又64包,光打包就用一年多时间。”

“听祖父在世时说,当年他每次核对到书画文物,尤其细心,因为发现他的父亲与爷爷的作品就在其中。梁家祖上为宫廷画师,供职于如意馆,到祖父已是第三代。”

鲁善工终于明白,为什么梁家能几代人都作为故宫大管家,足足五代都为紫禁城服务,百年沧海桑田,不就是一本家谱?

“故宫文物离开京城后,先存沪上,后转金陵,战争全面爆发后,又分三批西迁入蜀,直至1947年6月全部东归金陵。十余年文物走到哪儿,我们一家人就跟到哪儿。”

说到这里,梁海生红着眼圈,动情道:“后来接到密令,挑选精品分三批运往宝岛。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沪轮载着祖父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离开大陆。”

“他走时还带走我的奶奶与两个叔叔,以及哥哥梁峨生。当时他们都觉得这次离开只不过是又一次迁徙。哪料自此一别,不但国宝分散两岸,我们梁家三代也骨肉分离,最终阴阳两隔。”

“后来我父亲也入宫,成为梁家第四代故宫人,继续负责文物的清点、定名,至2002年彻底退休。”

“因为家里有这层特殊海外关系,父亲很少提及往事。每天都坐5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