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付之一炬】(2 / 3)
宋慈这一人物的塑造有很大关系,前面说了很多了,就不重复了。
而《少年包青天》不同。
少包的立意是为了体现包拯的聪明,因此案件的设置,也以精巧为主要着力点,案子中犯罪嫌疑人总会使用各种巧妙的花活来扰人视听,而解开谜底也主要依靠看破这些障眼法。
看完少包,让人大呼过瘾。
看完《提刑官》和宋慈,你也会感到过瘾,然而更多的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平静,这正是这部电视剧所表现出的和希望观众感受到的理智,毕竟,冲动更容易犯错,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不该慎之又慎吗?”
这段剧评总结的非常精辟。
实际上,洛远喜欢《提刑官》比《少年包青天》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少包的剧情都承袭自《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吧,这点直接没法洗,也是陈道明自己说少包是烂片的原因之一。
喜欢《提刑官》是因为喜欢宋慈。
宋慈大概可以说是有道德洁癖的,他对触犯法律的人,不论贵贱亲疏、不管是人性本恶,还是误入歧途,一概严格依法惩处。
完全不比包拯来的好对付。
但这种性格不管处在何种时代,应该都是会以悲剧收场的。《提刑官》里的宋慈拼劲全力搜集出二度出山的刁光斗,及其庞大关系网的大量罪证,也抵不过夜里皇宫大殿外的冲天火光——
皇帝烧毁了所有的证据。
因为皇帝没有法办一群官员的决心,王朝已经从根子烂了,也许人们很多时候的想法都跟剧里的皇帝是相似的——
何必如此拼命呢?
这世间实现不了绝对的正义,不如大家各退一步,维持现有的稳定才是最好的;很多时候,追求绝对正义的代价是大多数人都承受不起的。但宋慈个人悲剧式的不妥协,让世人明白不论任何时间朝代,宋慈式的英雄都是不可缺少的,也许宋慈对道德正义刨根掘底的追求会伤及你我,但他所能撑起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结局引发争议?
洛远并不后悔,因为《提刑官》最后悲剧的结尾让整部剧升华很多,主人公以失败收场,比少包那种大团圆的结局能让人有更多更深的思考,而宋慈最后也放了一把火,他把自己半生心血写就的《洗冤集录》付之一炬,这把火显然比起大殿外烧起的那团火要小太多太多,但作为宋慈最后无言的抗争倒也足够了。
事实上……
总的来说,《提刑官》是让绯红的口碑上升的,尽管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