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298 要让变锋重见天日!(3 / 7)
法和固定位置的限制。
他们从小组赛到进入决赛的6场比赛中,取得了5胜1平仅失1球的骄人战绩,特别是在不失1球的条件下,击败南美三雄,每场比赛的射门次数都超过20次,对瑞典和阿根廷这样的强队竟高达36次和40次,几乎可以说是攻守都无懈可击。除了西德队自己外,没有一个人相信在荷兰人的面他们前会全身而退。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在决赛前夕,经过反复思索,克拉麦尔专门招来西德队主教练绍恩,向他指出了荷兰队的不足并设计了一套专门克制荷兰人的战术攻击:由于边路防守的特殊性,荷兰队进攻时,后防只留两个中卫在中场防范,两侧十分空虚,所以快速反击时应该把球迅速长传到这里,中前场队员不要轻举妄动以迷惑对手,更不要向边路迂回而使情况复杂,边后卫要提前移动作好冲刺准备,坚决大胆地实施攻击。
绍恩又一次行之有效地把克拉麦尔的战术设想付箸实践:解放“右边后卫”福格茨,他的任务是钳制克鲁伊夫,阻止其接近禁区,他与施瓦岑贝克和贝肯鲍尔组成了一个紧实的三角防守根基,奥维拉特身居中场,掌握着全队的进攻节奏,两名边锋格拉鲍夫斯基和赫尔岑贝恩也改变了自己的特点,右边的格拉鲍夫斯基位置靠后为帮霍夫和霍内斯提供炮弹,左边的赫尔岑贝恩也不再是一个沿着边线活动的前锋,一般是向腹地切入,西德队扳平比分的那粒点球就是他创造的,霍内斯就像一个“拖后中锋”,从中场发动攻势,前面只有一个穆勒,整个球队都屯集于中路,特别是由守转攻的时候,给边路的两名队员布莱特纳和邦霍夫留下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在人们的印象中的“左边后卫”布莱特纳和“右边前卫”邦霍夫都改变了自己的踢法,他俩来回穿梭在整个边路,时而像卫,时而像锋,特别是对方大兵压境的时候,两人竟然脱离防守向中线游弋,死死抓住荷兰队全攻全守打法的致命弱点,第43分钟时穆勒打入的致胜一球便是断球反击时邦霍夫冲刺40米得球扑向底线,在禁区边沿过了一名防守队员回传中路创造的。
西德队的成功让世人开始体会到了“变锋”的威力,并行之效仿,但大多都是盲目的追赶潮流,在不注重防守体系的调整的时候便要求自己的边后卫像布莱特纳和邦霍夫那样去满场飞奔,走入了误区,其中尤以巴西队走的弯路最长!
但其中也不乏那些精明睿智的战术大师,如意大利的贝阿尔佐特,法国队的伊达尔戈和阿根廷队的比拉尔多,他们牢牢地抓住“变锋”的神韵,把重兵屯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