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中场争夺战(2 / 3)
了自己!
何炜和薛阳不时的向大熊提问,想知道更多关于李良的信息。
吴总也侧过身来拍了拍大熊的后背,竖起大拇指道:“小邹,你给我带来的这个19号还真不错啊!”
记者席上的气氛也猛然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注意到了李良的精彩发挥。
一个资历很深,同时做着经纪人生意的记者问身边的另一名记者:“这个19号还有两把刷子啊?”
他的邻座答道:“就一个踢野球的,还都25岁了,在飓风队淘上两年金也就到头了,没啥了不起的!”
提问者附和道:“是呀,都这个岁数了,踢出来了也晚了!”
话虽然这么说,这些老江湖们都已经心照不宣的开始忙碌了起来,纷纷悄悄的在浏览器里找到了历史记录,从李良的招租信息里记录下来了他的电话。
还有的现场就改签了返程的机票,决定在海城多待几天,目的当然都是为了李良。
诚然,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高手里面,淘到璞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使真的找到这样天赋异凛的奇才,在25岁这个年纪成为职业球员,还从来没有过先例。
所以没有哪个职业经纪人,或是球探会对李良这样一个25岁的“纯业余”选手动心。
记者席上这些蠢蠢欲动的几位,不约而同的都在内心认为,编号为c103的报名表上的信息肯定都是假的。
因为从场上表现来看,面对着这些常年浪迹于丙级联赛的具有专业背景的对手们,李良的表现游刃有余。
看到的比赛里,除了身体和速度还有些差距以外,他的意识、脚下技术都明显高出其他人一筹。
这几位老江湖都已经不动声色的断定,李良肯定经过长期严格的系统专业训练,如果及时对他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加以发掘,未来可期!
李良没有想到,自己对比赛的全力以赴居然牵动了这么多人的关注。
此刻他依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比赛当中,正陷入了和对方核心8号的苦斗当中。
几番对抗后李良发现,虽然自己依然无法在对手身上占得丝毫便宜,但曾经看起来无懈可击的8号在自己的眼里,渐渐的也慢了下来。
李良已经看明白了,8号踢球的特点是非常有章法,但是这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弱点。
他的移动非常有规律,尤其是传球后的接应和移动几乎一成不变,甚至有些机械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