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赋诗(3 / 4)
老大人,卑职正有话想说。”
“但说不妨。”
“此番大胜,大人声威更上一层,诚为可喜可贺之事。然而其实与大局无补……”
这话说的很重,也委实大胆,如果有外人在场,袁崇焕肯定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斥责这个一向善于察颜观色,能出主意,也习惯说好听话的部属。
但袁崇焕知道周文郁忠心耿耿,此前周文郁跟着孙承宗,后来转到袁崇焕门下,就一门心思替袁崇焕谋划未来。
镇辽这事不容易,朝廷前后换了十几任经略和巡抚了,在任时间最久,最受信任的就是老孙头。但老孙头长于理政,对军务上确实不怎么在行,而且公允的说,老孙头也不是胆气很壮的人。
袁崇焕守住宁远,从宁前道到巡抚,这一次宁锦大捷按说会前程大好,周文郁却是完全悲观的看法,袁崇焕并没有着急,他等着这个心思灵动的心腹再说下去。
周文郁的脸色很苍白,这时人们才注意到他的精气神都很差。很多幕僚会意的点点头,自从蓟镇之行以后,回到辽西的周文郁差不多就一直是这德性……没有受伤,更没有什么挫折,可是周文郁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神态,一点儿也不象以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和记。”周文郁道:“卑职在蓟镇亲见,以前一直没有机会和老大人细说。这一次东虏再来犯境,以卑职之见,来犯的若是和记兵马,我们没有机会取胜。”
程本直有些不悦,说道:“周兄何乃自抑若此?以本人看,祖将军一心要保宁远的家业,其内丁彪悍精锐,甲胄也全,论大炮,我们的红夷大炮重数千斤,炮子十余斤重。据闻和记的大炮不过千多斤重,炮子四五斤重,不超过八斤。诚然,和记兵精锐强悍,我所亲见。然而辽西大军,祖、赵、满,诸将都愿效死力,内丁也一样精锐。前几天我见过杨二,他在大孤堡驻守,直言现在的辽西兵差不多也和十三山的兵差不多了,就是杨二带的兵,我看也未必比内丁强多少……”
程本直的话不尽不实,杨二带的人确实就是那么回事了,比祖大寿等人的内丁恐怕还不如。在山下,给养充分,和记的内部调理的相当出色,整个体系都催人上进。军训司也有军官在山丁训练,所以杨二的部下也相当精锐和出色。
到辽西这边,顶个守备名头,部下千多人已经离开三百多,剩下七百多人和袁崇焕拨过去的几百马步,杨二领着的这些人拿的就是普通的辽镇兵的军饷,也没有人来过问军训的事,完全没有计划,全凭自觉。辽镇兵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