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二章 备货(3 / 4)
。归根结底,还是得从欧洲部份千里迢迢的运送过来。
从和记的铁场运铁,距离当然也不算近,可是在草原上已经发现了两个小型铁矿,预备在草原也立起高炉来炼铁,这样的话,物流成本就省了一半,这个生意颇能做的过,利润不小,对俄罗斯人来说,这些精良的铁器也是求之不得,最少比他们从万里之外的欧洲带过来要合算的多了。
和记的货物,除了铁器是大宗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布匹式样,现在存货不多,但可以接受提前的定货,额度则不能超过二十万匹。预计和记今年收成的籽棉有六百万斤左右,可以出一百八十万斤皮棉,以三斤皮棉出一匹布来算,可以出六十万匹棉花。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但相对于大明北方庞大的市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光是松江一府,种植棉花的土地是一百四十万亩左右,田亩数量看似不及草原开辟的棉田,但松江的土地从肥力到日晒再到种植经验都远在和记草原棉田之上,孔敏行是专家但不是妖怪,他能做到的就是逐渐提升棉田的产量,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在和记开辟出来的荒地在此之前都是草地,从水利到肥力上都要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棉田更是精细活,需要历史的传承,松江府的棉花产量,单产和总产量都远在草原之上,几年之内是不可能赶的上,只能利用人力和田亩不要钱的优势往数量上堆,就算这样,想威胁松江布和江南布业的地位,最少还得五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考虑。
简单来说,质量上要比松江布更佳,数量上,年产皮棉过千万斤,纺布数百万匹,那时候才可以算是松江布的对手。
和记布匹将来要抢国内的市场,注定不会在近期内大宗出口,不过二十万匹的份额也是具有相当的诚意,也是张瀚看重对俄罗斯的贸易,所以宁愿把开拓大明北方市场的步子调慢一些,做出了牺牲。
铁器,布匹,这是和裕升的两样拳头产品,另外就是和别家商行一样,备有大量的瓷器,各种茶叶,种类近二十种的各类丝绸。
另外就是药材,以大黄为主,俄罗斯人对大黄的需求量极大,大到超过了大明这边的想象。
和记的商品就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因为是小规模会议,没有留文吏在室内,军需司的副司官刘鹏亲手把单子递给俄罗斯人看。
佩特林和马多夫先凑在一起观看,两颗脑袋几乎要挤在一起,两人都是浅色金发,灯火之下,熠熠生辉。
其余的俄罗斯商人急的要跳脚,有几个大胆的也凑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