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小心(2 / 4)
颜思齐就带了万把人走,官府也没有过多干涉。你们和记向来恭顺,从未有滋扰海疆之事,你们上岸活动,老夫置之不理也不怕会有福建籍的言官会出来多事。这事你们尽可放手去做,但要记得,放手去做,不是放声去做。”
李平之哈哈一笑,说道:“老大人真是善谑,在下明白了。”
郑国昌道:“人数还是要有限制,三万以下,动静不大。”
李平之道:“在下明白,准定不会超过三万人。”
辽民的称民其实还是在进行之中,按和东江镇谈好的就是当初招募的将士和其家人都可以赴台,当然有了上次的冲突之后,现在东江镇的配合度相当有限,不过在和裕升的大炮巨舰的威胁之下,相信东江镇也不会和自己过不去,坚船利炮的威胁他们还没有解决,做事不会太过份的。
未来两到三年内,五万辽民加五万闽浙移民将会构成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将会以一百户为一屯堡村落的形式往台南内部迁移。
郑成功移民十几万到台也是大概差不多的地点……从笨港到大员一带都是后世台南区域,近海平原多,山地少,物资十分丰富,不象台中到台北有相当大的山地区域,台北也有大片的宜于屯垦的地方,所以几十年后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一直到清朝中叶时,台湾才完成了汉民移民的过程,清政府设了一府数县,几十万人口,台湾才真正归于中国版图之内。
不管何时人当然是最重要的,郑成功移民,陈永华等官员兴农植桑,局面迅速稳定,台湾方有养活郑军确定延平基业的根本,相比起来,当初的颜思齐和郑芝龙格局都是太小……当然也可能是没有被逼到那份上的原故。
十余万移民当然也只是基础和底子,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达到几十万乃至百万的规模,这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运作,而不是在海边建个堡子屯田就能完事了。
“尔等要好做。”郑国昌敛了笑容,用告诫的语气说道:“孙国桢,俞咨皋都已经上报,与红夷签定了和约,彼弃澎湖,我们容忍他们使用东番港口存身,其不准至我大明岸边骚扰地方,我们也允许他们前来做正常的贸易往来。此后彼辈会慢慢腾出手来,他们迟早会和你们发生龃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李平之很沉静的点点头,说道:“老大人放心,我们定然会好生防着他们的。”
……
听了李平之的话,常威有些郁闷的道:“同僚叫我们小心,郑军门也是一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