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3 / 4)
震慑了当初很盛气凌人,把常威等人当部属看的颜思齐,然后就一直闲着没事了。
从内陆推进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大规模的几万几万的移民过来,一路垦荒过去,不然的话几千人在原始森林和大山里翻山越岭往台北,简直就是发疯。
想攻击只能从海上,在没有控制海权的情况下,也是发疯。
这也是皮岛上的第十二团迟迟没有过来的原因……来了也没啥用,除非把战兵当辎兵和开垦的农民来用。
从李守信到军政官刘洪,再到团副指挥刘近义,卢大富等人,全部都闷的发慌,感觉在这温润的岛屿上都要发烂发霉了。
军令一下,军官们都在队列最前。
两个半大队以连纵队形式分散开来,在往前行进的时候,各部队的参谋人员按事先的部署规划路线,队伍走的更分散了。
卢大所在的连队隶属第二大队第一营,连指挥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十六岁当兵,十七岁考入官校,毕业后又成为实习军官半年,新职务就是连级指挥。不管怎么说,官校毕业生还是比普通的士兵有较大的升迁优势,他们是更加职业的军人,几乎所有的青春期成长的过程都是在军营里头,他们几乎不怎么适应平民生活和平民思维,军队就是一切,他们就是商团军这架杀戮机器中最牢固的螺丝钉。
往前走了半个时辰后,隔了条羊肠小道的十寨就近在眼前。
寨子里火把很多,高台上有更多的火把,象是等着被集火的靶子。
连指挥虽然经验不是很丰富,也是禁不住摇了摇头。
这样的指挥体系设计等于是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眼前,等于就是公然宣布“来打我呀”,真是蠢的可以。
四周是一些方块式的田地,卢大就站在一个还没有种植的番薯田里,去年的番薯叶有不少剩下烂在田里的,近来气候多雨,军靴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噗嗤声响。
这在大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每株植物都有严格的用途,果实用来食用,叶子可以喂养牧畜,大同那边的战马,牛羊,猪鸡,哪一只不要吃?
藤蔓可以干透了用来烧火,哪有可能这般浪费。
将士们呼吸大半都很匀称,只有少数人呼吸有些粗重。
第四团在皮岛完成了所有补充,团的骨架是大同派出去的,士兵则是由辽东难民组成,在皮岛完成大半新兵训练后上岛,然后就一直在训练和小规模的战斗,经过这么久的时间后,每个新兵都成了老兵,只是士兵没有经历过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