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安心(3 / 4)
标杆,普通的农家土织棉布一两多一匹,松江布最便宜也得二两以上,三两一匹确实是松江布的低端产品,但没染过的厚棉布缝入压实的棉花,保暖御寒的性能未必比后世的羽绒服差什么,虽然穿在身上有些过于沉重,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种负担算得了什么,再者说重点压风,给现在的晋北汉子穿后世的轻飘飘的羽绒服,恐怕他们还未必喜欢呢。
一个军政司的官员站起来,向天成卫的诸位理事拱手表达感激之情。
军政司近来确实很为棉花的事愁,按说和裕升家大业大,棉花布匹都不是问题才是,可现在军司已经制成了大量的水力织机,自己在试织布匹,这事儿不知道怎么叫南方商人知道了消息,南方商人的警惕心理很高,商业上的办法也多,他们第一时间就是联手哄抬了布价,然后把事情推在和裕升采购棉花和布匹用量过大上头,因为此事不少做布匹棉花生意的大商家对和裕升颇有怨言,谣言传开来,果然和裕升自己采买棉布要比此前困难一些,南边的大宗批一听说是和裕升便提价,中原和陕西山西的大中间商也要提价,或是限制货物数量,其实若是和裕升真的要搞自己的棉布,这样的做法反而是替和裕升下定决心,也不知道南边的人和那些大中间商是怎么想的。
不管怎样,和裕升在短期内棉布储量确实有些困窘,主要是现在靠官方棉袍的人太多了,军队就有十万人是要全部配棉袍,不仅要军袄,还要配一人两套的训练服,布料要求很高,因为天天摸爬滚打,要是布料很差没几天就坏了,另外士兵一人好几套的里衬,裤子,都要大量的布匹来制成,军司人员的袄服也要配,另外就算大同这边的百姓不需要和裕升配棉袄,可若是军司把地方上的棉布用光了,百姓有钱买不到布,或是价格大为上涨,军政司一样得背这个黑锅……
“在下并非有什么功利心。”蒋大临口才甚好,他十分沉稳的道:“在下等人已经是和裕升的理事,理应与公司同进退。况且张大人做的是什么事?打北虏,杀鞑子,那是每个大明百姓都想做的事。在下家族世居大同,二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家族中人死在北虏刀箭之下,我大明设九边十余镇近百万兵,可能深入草原杀鞑子的才有几人?而杀掉对方大汗,攻下北虏都都的事,在此之前真是想也不敢想。光是凭大人杀鞑子的功绩,应该已经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我等所做的和出兵放马相比又算得什么呢?”
“说的好!”王达通,马文等人猛然叫好起来。
张家口的人当然也不甘人后,王达通代表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