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订货(2 / 4)
抢下了最大的一块市场,在年前张瀚还花了极少的银子买了遵化的一座废铁场,已经在勘探铁矿和准备重修高炉……以灵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只要有合适的铁场,继续往北方辐射和抢占市场是必然之事。
再下来就是眼前这些货物,精铁和生铁抢占的还是原料市场,更大的市场就摆在眼前。
民间用品,大量的铁器缺乏,虽不说是前元时几家用一把菜刀那么窘迫,但铁具严重不足也是大明民间的现状之一,铁器贵而不耐用,工部产的铁锹就是价低质差的代表。
李国宾眼前的这些器物,全部都是精工细作的民用物品。
他拿起一柄铁锹,试了一下。
“趁手吧?”刘吉笑道:“把做的好,镶的结实,刀口就不必多说了,上好的精铁打磨出来的。”
李国宾没说话,将铁锹放在地上,用力铲了一下。
“真是好钢口,好锋利!”
一锹一下去,一下子就是铲起一铲子的土,锋锐的钢口如同利刃一样,将土块轻松削穿。
李国宾脸上是满满的震惊之色,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事实。
刘吉面露狡黠的笑容,他当然已经试过了,李国宾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
其实怪不得李国宾,就算他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也很难想信,一柄铁锹的钢口可以锋利到如此的地步。
“并没有点钢啊?”
当时的上等戚刀是要“点钢”的,就是在精铁的武器上加上钢水制成的锋刃,这样可以使兵器更加锋利,也更为坚固。
不过这铁锹就是精铁所制,并没有加上钢,李国宾仔细看了看,确实就是精铁,但打磨的特别好,所以比一般的铁锹要锋利的多。
“这成本得上去多少?”
刘吉笑道:“不愧是李先生啊,不过不怕和你说,成本很低,比起那些粗制滥造的铁锹还要低一些。”
“这是为什么?”
“李庄有水力击捶,有轧辊机,水力带动,用的人力不多,十二个时辰机器都不带停的,哪个铁匠铺子能这样?地方大,机器多,流水线,师傅们是计件拿钱,还有质量标准,军政司管的很严,所以做出来的又快又好,做的越多本钱就越小。”
李国宾沉思道:“工部所出铁锹一把五分银,一柄木锹便得三分,民间的铁锹贵过铁锄,铁锄一柄一钱二,咱们这柄,少说也得一钱五。”
李国宾说的就是大宗的批发价,这铁锹在民间最小的摊贩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