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走近科学》又来了(2 / 4)
方法,采摘方法,加工方法印在上面,把游客发动起来。
蘑菇舍不得给游客们祸祸,可这野菜实在是太多了,李家沟人采不过来,那就让游客们采吧。
这下游客们就更开心了,常常是两口子来花丛里拍过趟后,第二周就全家老小起出动,看着娃子们在山坡上识别野菜大呼小叫,家人也是开心。
回到城里,还可以美美地弄顿野葱丸子汤,或者包顿荠菜饺子,软萩粑粑,都是难得的体验,最次娃子的周记是不用愁没内容可写了。
因此李家沟,渐渐成为夹川人春季和夏初必来的地方。
相应的,就是农家乐,九斗碗,民宿木楼这些地方生意的火爆。
李家沟聪明些的,比如二毛这家伙,还有几个闲在家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便开始提供些水煮花生,盐酥豌豆,玉带蚕豆之类的风味吃食,在码头,谷口些游客集的地方售卖,听说收入也挺不错。
李家沟的旅游产业,就这样在慢慢吞吞,不显不露渐渐成形。
不过这些都是在年终大会上分配好的工作,李君阁照看得不多,他现在的大头,就是翻身坪木楼,盘鳌乡古建,和甘棠故径。
木楼阿冲叔把总,古建孙老把总,那两处李君阁属于打酱油,不过这故径,只能李君阁自己上了。
将故径的来龙去脉同孙老讲,孙老也非常重视,从路基上方取了好些样本,送去建院分析,希望能找出古代混凝土配方的些脉络来,这玩意儿也算是重大发现了。
李君阁这边,开始将现在的凑合用的水泥路面打掉,将土石刨开,取出尘封已久的故径青石,重造路基,两边留出过线过水的管孔,再将青石重新拼合铺上,损坏的地方用新石条修补,按计划将甘棠故径恢复成条视觉上古代,内在却现代的道路。
朱定全给他调来了个工程队,分段进行,工程进展下子快了许多。
间的麻烦事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沿路的古树如何保护,横跨沟渠小溪的石桥在明代是什么格局,该怎么设计怎么重修,廊街如何设计如何建造,两边的绿化如何改造,何处造林,何处挖塘,景观如何搭配,如何预留出以后路边店铺的空间,这些都是李君阁需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资金投入,反而成为小事了。
因此整个四月,李君阁几乎吃住在盘鳌乡,成天就是跟孙老,大师兄,梁慧丽起,发现问题,商量方案,解决问题,群人又烧钱又烧脑还透支着体力,痛并快乐着。
直到四月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