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3 / 4)
、和谐的寺院建筑在周围高大的古楠木映衬下形成‘体空间’,营造出了庄重、祥和的气氛。”
“寺院的建筑结构、建造风格独具格,整体采用木石穿斗结构。整个建筑最令人称奇的是,我法王寺的整体承重,是由二百四十根红色石柱来支撑的。”
“这些石柱均为整石开凿,无有接拼。柱上凿有孔洞,与殿内的木制平梁、串梁相穿,细腻坚硬,虽逾百年沧桑,全无风化痕迹,巍然耸立数百年而毫无偏斜。”
“寺内基石、平台、院坝、石雕均为相同红色石料刻砌而成。全寺工程浩大,造型雄伟,结构严谨,雕刻精湛,气势恢弘,当时就有‘天下第石工’的美誉。”
“周围树木葱郁,竹海涛涌,溪水萦迥,鸟语花香。林子里有红豆、银杏、岩红、福建柏、楠木等名贵树种,以及古樟、古柏、古松等国家保护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寺院后边是上百亩的楠竹林,四季青绿,也是消夏纳凉的好去处。”
“过去的法王寺有石燕飞旋、殿井海潮、玄珠吐露、天地水碧、迥龙吸浪、月亮长明、莲花现瑞、大佛环顾、白马常现、观音龙珠十大自然胜景,不过这些是来自于古籍,具体所指为何,还在探究之。”
“明末时候法王寺几经战火,十分衰败。清初,佛教禅宋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宏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蜀都三圣寺高僧逐禅师来法王寺任主持,承传临济法系。后经奂宇、慧源、悟莲、德峰等数代高僧勤勉创业,法王寺开始兴隆。”
“其后,果端大师至京师,历尽艰辛,向皇帝奏请大藏经部,皇帝赐下七百二十四函、七千百六十卷,令其‘永远供奉,以光佛法’。并赐法王寺为‘十方丛林’,谕其开期传戒。太后亲赐‘法王禅寺’牌匾块及半副銮仪护送藏经回寺。”
“当时为报皇恩浩荡,历经十余年,法王寺建成万寿亭,以供奉圣旨、銮仪,当时记载我寺‘香火之盛甲于蜀南’。”
这些典故名目果山师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听得行人连连点头。
说话间就到寺庙门前了,庙门是座恢弘的巨大木门,木门上边雕镂着位门神,工艺精湛,让人望而生敬畏之心,提醒来客从现在开始,就要正心诚意了。
据果山师傅介绍,这是清代的浅浮雕工艺。
门上是方四个大字的匾额“十方丛林”。
这个就了不得了,是皇帝手书,也是法王寺“敕赐十方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