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靶机(2 / 3)
化都会让‘靶机’反应不及而坠毁!”
“其它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是吗?”秦川问。
“是的!”康拉德说:“如发动机的问题,我们使用一款廉价的一次性的发动机,这使这款装备可以大规模生产,它使用的燃料甚至都是十分廉价的汽油而不是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料。再如高度问题,我们为它安装了一个气压高度仪,我们还用陀螺仪来控制自动驾驶,但问题出在这……机械的自动驾驶和拥有智慧的有人驾驶是不一样的,人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的处理问题,但机械驾驶,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错误,这使它总是飞行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坠毁了,而且还是在天气晴朗气流波动较小的情况下!”
听到这秦川明白了。
这个问题如果是放到现代很容易解决,现代有计算机,可以模拟各种不同情况和气流波动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让导航装置做出相应的动作使“靶机”保持平稳的飞行。
但这时代根本没有计算机,而“靶机”又是无人飞行器,导航装置碰到什么情况该做哪些反应完全是依靠科学家们在地面的想像和猜测,甚至控制幅度的大小也是方向舵和升降舵该调整多少都需要设定好,只要有一点与碰到的情况不符都有可能坠机。
所以,理论这种装备是没有问题的,完全可以生产出来的,而且还相当容易,差不多是制作一个大型航模(注:美国科学家在得到v1导弹后,只用了三周的时间仿制成功,也是**2)。
难点在于,需要不断的调试并得到正确的反应数据……但因为它是无人机,所以甚至都无法知道失败时是哪方面出的错。
历史的德国人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我们需要一名飞行员!”秦川说。
“我们早找过飞行员了!”康拉德说:“我们的导航装置是根据飞行员告诉我们的方案进行调整的,但飞行员也无法确定应该有多大幅度的反应,毕竟这些都是很难量化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秦川说:“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生产一架样机,这架样机有两套控制设备,一套是自动导航装置,另一套是飞行员手动驾驶装置!”
“可这有什么用呢?”隆美尔有些不解的说道:“我们需要的是无人机,难道让有人驾驶的飞机带着炸弹撞向敌人吗?”
“不不……”康拉德是听出了这其的道理,他不由瞪大了眼睛说道:“这很有用!是的……非常用!我们之前为什么一直没想到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