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作弊(2 / 3)
然而,希特勒为了能够在苏联方向集结足够多的力量,将驻西西里岛的第24联队调往东线……这几乎是将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英国海空军的打击之下。
隆美尔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此时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攻下亚历山大港后,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可以把英国人赶下大海……
此时最重要的是空力量,因为亚历山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它可以轰炸封锁塞得港以及苏伊士运河,由此可以切断英军的补给线。
但如果没有空力量这个优势无从谈起,甚至德军都不敢将战机、轰炸机布署在亚历山大……塞得港距离亚历山大太近了,直线距离不到三百公里,英国空军只需要半小时能到达机场空并实施狂轰滥炸。
这么一来,德军攻下亚历山大在战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一个被认为是次要战场的非洲而削弱对苏联的进攻力量,所以隆美尔的反对完全被撂置在一边。
而另一边的英国人其实也不好过。
其难处主要是在空军方面,英军在北非的战机原本有五百多架,在战斗损失了一百多架只剩下三百六十余架。
德空军第24联队转向苏联后对英军的确是好事,但英国空军却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否要重新在马耳它岛布置空军。
从战略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马耳它岛布置战机可以有效的打击德军的补给线乃至逆转战局。
但是……
英国空军的战机及飞行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德军,他们需要用数量的优势保持他们在北非空的制空权。
如果分出一部份战机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到马耳它岛,德国空军有可能掌握北非的制空权进而以亚历山大为空军基地封锁苏伊士运河和塞得港……这对英军同样也是致命的。
可是如果不在马耳它岛布署战机的话,德军得到充足的补给对英军也同样致命。
于是丘吉尔又向美国请求援助。
这时英、美用了一个作弊的手段。
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虽然美国与英、苏等国签订了《租借法案》,但这法案甚至规定不使用美国商船运输……因为如果使用美国商船运输的话,德国有权力击毁美国商船,于是美国不可避免的会被拖入战争。
也是说,美国在印度洋、苏伊士运河一带用美国商船帮助英国运输补给实际已经违反合约同时也不能说是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