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4 / 5)
几个字,孔笛从包庇变成无知。
他需要杨绪舟欠自己的人情,利用他和王黼的关系来稳定住京兆府,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使他能够全力以赴的备战。
李延庆最终点了点头,“好吧!这一次我给杨知府一个面子,回头我让人放了孔笛,希望杨知府对令弟严加管束,不要再有下一次。”
杨绪舟大喜,“多谢李同知,这次大恩,我将铭记于心。”
“杨知府请回吧!我估计马通判很快要到了。”
........
李延庆的判断一点没错,在杨绪舟刚刚离去不久,马善兴冲冲赶到了军营,他也得到广兰酒楼被查封的消息,简直令他喜出望外,杨绪舟的小舅子私通西夏,这一次杨绪舟在劫难逃了,他们斗了两年,终于要分出结果了。
一进大帐,马善便扯开嗓子嚷道:“李同知,听说昨晚抓到大鱼了?”
“马通判的消息很灵通嘛!”
“那是!广兰酒楼出事,让人怎么能不关心,如何?孔笛被抓了吗?”马善急切地问道。
李延庆点点头,“现在他在我手。”
“那他是什么罪?通敌了吗?”
“通敌倒不至于,主要是知情不报,为多收一点租金,明知对方是西夏人,也把酒楼租给对方,为西夏人建立情报点提供了便利。”
马善心大喜,如果是这样,一旦弹劾杨绪舟,他得收拾铺盖滚蛋了。
“李同知打算如何向朝廷禀报?”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其实如果我是马通判的话,我会尽量替杨绪舟隐瞒这件事。”
马善一愣,“这话怎么说?”
“其实很简单,杨绪舟走了,谁会出任知府?会是王系还是蔡系,马通判觉得呢?”
马善是蔡京的人,而杨绪舟是王黼的人,李延庆则勉强算是太子系,目前他们三人在京兆府保持了平衡,马善心里明白,朝廷不可能让两个蔡系官员包揽知府和通判之事,王黼也不会容忍,再来一个新知府,必然还是王黼的人。
“再来一个新知府,应该是王黼的人。”马善坦率地说道。
“我也认为再来新知府必然是王黼的心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新知府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的军权能够继续不受干涉?马兄的政务权还能象现在这样牢牢把握手?”
马善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李延庆说得有道理,虽然他早和杨绪舟撕破了脸皮,彼此见面也不说话,都对对方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