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驳儒(2 / 3)
蔡琰就会得到消息。
秦公嬴斐不想因为一次秦学之行,闹得后宫不得安宁。
……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望着蔡邕微微一笑,道:“谏议大夫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表面。”
“武帝坐拥文景盛世留下的积累,北击大幕本来就是应有之事,试问儒家之始于孔子,春秋战国之时可有以儒治国?”
“孔圣周游列国,被无数君王奉为上宾,可有一国重用?”
……
秦公嬴斐的反问诛心,哪怕是卢植,蔡邕等人皆是一代大儒,但是面对这个问题,他们也无法反驳。
这是一个事实,并非秦公嬴斐凭空捏造,想要反击根本无处着手。
……
将底下的大儒问住,秦公嬴斐并不打算见好就收,这个潘多拉魔盒既然已经被蔡邕打开,那就别怪他不给面子。
……
“汉武帝元光元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秦公嬴斐这时候冷笑一声,望着底下的大儒以及学子,道。
“天人感应脱胎于道家,大一统思想源自法家,孤在此请问诸位,董仲舒之后的儒家,可还是孔圣人的儒?”
……
“轰!”
……
秦公嬴斐的这一番话太狠,直击众人心中。让这些信仰儒家的大儒心神巨震,秦公嬴斐的话,就像一柄菜刀,将层层包裹的儒家剥开。
“儒家一直都是儒家,仁政为本,以德安民,故才有汉朝四百载天下,而非二世而亡。”
蔡邕的这一番话出口,整个秦学为之一静,在场的众人都清楚秦公嬴斐与大秦帝国的渊源。
此刻蔡邕此举,就像两个孩子斗气,开始揭人伤口。此时此刻,在场的卢植,皇甫嵩等人脸色大变,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心中大惊之余,也是感慨不已,这件事当今天下也就蔡邕敢说,其他人一旦说出口,恐怕整个秦国都将无处可去。
……
闻言,秦公嬴斐眼中掠过一抹厉色,蔡邕此人身份特殊,就算捅自己的伤疤,自己也只能受着。
蔡琰的父亲,徐庶的老师,自己的岳父,秦国的国丈,秦学的院长,秦国的三公之一,可以说蔡邕才是这个秦国最特殊的人。
“谏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