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吸血鬼(2 / 6)
这条大江,成了大唐最繁忙的高速通道,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船行在大江之,却是不愁吃。
不需要停泊岸边,一边行船一边有美味。
长江的水是那么的清澈,清澈的让张超感叹,后世的长江水,尤其是下游可没有这么好。除非去那游三峡里的支流小溪里,才能看到那清澈见底的江水。
行船时撒几,轻易的能鱼来。
一张手抛,用力的撒出,然后收起来,有鱼儿了。
也可以在夜晚挂个在后面,一样能起很多鱼。如果有兴致了,也可以坐在船钓鱼。
长江里的鱼虾是丰富多样的,各式各样的鱼。
这个季节里,甚至有河豚。
一连几天都是雨,长江的水也涨了不少。
船家们俗语说的好,涨水鱼,落水虾。
涨水的时候,鱼最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长江,自然吃长江。
如今大唐航运发达,长江跑的船也多。许多如今跑船的船工,以前都是长江捕鱼的渔民。
不分昼夜,风里来雨里去,放收,打渔卖鱼。打渔看似简单,其实过去渔民的日子都很艰难,这些人多是没有地的百姓,只能靠捕鱼为生。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船都没有,是给船东打渔。
张超坐的这条船有几个过去是渔民的小伙,还有一个老渔夫。
老渔夫叫杨黑鱼,打了几十年渔,已经五十多岁年纪了。过去是帮东家捕鱼,后来东家买了更大的船跑货,他也到了货船。
这些年来,一直在江讨生活。
“打渔很辛苦哩。”
闲聊,杨黑鱼把他的一双手给张超看,长满双茧,四处脱皮满是皲裂,粗糙不堪。
这是因为长期在水里作业,才会长成这样。
长年呆在江船,老鱼头对船已经习惯了。再大的风浪,无论船只怎么颠簸,可他都稳稳当当的。
老鱼头不但会打鱼会行船,而且还很会做鱼。
老鱼头很得意的讲起以往打鱼的经历。
“这几年大家日子好过,尤其是这江到处是商船,两岸一个又一个的大集镇城市,鱼也好卖哩。尤其是我们这些长江捕起的鱼,更好卖。在江边的一些集市,一些人鱼塘里养的鱼才七八钱一斤,我们长江里打来的鱼,十五一斤,还被人抢着要。”
李世民本来在舱里看书,听到张超跟个老渔夫聊天,也忍不住加入进来。